日期:2019-08-13 09:43:31 稿源:吉安县统计局
杨炯是“初唐四杰”之一,自幼聪明好学,十岁应神童试登第,待制弘文馆。杨炯不仅以诗文著名,还以官声流芳后世。
在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,有一项名为“杨炯出巡”的民俗活动从唐朝传承至今,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。每年农历六月初一,村民们从高家镇盈川村杨炯祠出发,抬着杨炯塑像,敲锣打鼓,走过当地16个村庄28个站点,以祈人寿年丰,国泰民安。
能让乡民们千百年如一日地祭祀,杨炯究竟因何有如此大的魅力?
武周如意元年(692年)秋,已过不惑之年的杨炯奉诏入衢,“选授盈川令”,是为盈川县(今衢州市衢江区)首任县令。盈川设县之初,盗贼猖獗,百姓饱受蹂躏。杨炯认为民受苦的根源在官,到任后,他将“治官”摆到重要位置,《杨侯祠碑》写道杨炯“于吏严酷,容或有之,盖吏多枭獍(一种凶恶的兽),不严则扰民,酷则不敢犯……”施以重典之后,官吏有所收敛,百姓也得以安居乐业。
自古为官者难以逃脱“钱”和“权”的魔咒,陷于其中的不乏其人,但杨炯却能看破二者,提出“以不贪为宝,均珠玉以咳唾;以无事为贵,比旂常于粪土”,把不贪的美德当做无价之宝,对于旌旗招展的豪门富户视如粪土。
杨炯治吏严格,对百姓却十分宽和。盈川一到盛夏便缺水少雨,杨炯经常冒着酷暑,走遍28都68庄,察看民情农事,了解乡间疾苦,带领百姓挖溪建塘,捐出俸禄修筑“九龙塘”。杨炯尽心履职、鞠躬尽瘁,在任短短三年,卒于盈川令任上,后人称为“杨盈川”。
百姓心中有杆秤,谁为民着想、为民办事,谁就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。